媒体西医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西医 -> 正文

陕西日报:乡村医生,该由谁来当? ——陕西基层医生现状调查

发布日期:2015-06-11   点击量:   作者:   来源:米兰平台,米兰(中国)
字号: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

许梦婷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2015年06月08日

乡村医生,该由谁来当?

在医改工作中,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九字方针,直接指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现如今,我省基层医生现状如何?哪些因素阻碍了医生通向基层的路?如何才能让基层医生从医改中真正找回尊严和价值,对此记者展开了走访调查。

尴尬:乡村医生年龄大、任务重,却“后继乏人”

到底基层医疗人才的缺口有多大呢?卫生部门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2年,陕西省82%新拿到资格证的医生,都流向了县级以上医疗机构。

农民有病了,在乡里要找到一个像样的医生,还真很难。

“像我这个年龄,都算年轻了。”这位自我感觉“年轻”的人叫屈录全,是宝鸡市凤翔县陈村镇紫荆村卫生室的村医,今年58岁。如果与同卫生室的另一位村医——78岁的屈志田相比,屈录全说自己年轻的确说得过去。

作为一名村医,从1980年部队卫生队退伍后,屈录全的行医之路已经进入第35个年头。从原来的“赤脚医生”到之后的“乡村医生”,他虽然说不清国家政策变化,但却对于乡村医疗变化再熟悉不过。在屈录全所在的紫荆村,五名村医需要服务的人口达到了4465人,虽然符合国家“原则上按照每千服务人口不少于1名的标准配备乡村医生”,但其工作压力可见一斑。

“以前只是看病,村民头疼脑热、发烧腹泻。现在不一样了,还要承担村里的公共卫生服务,预防接种,流行病、传染病防治,事情非常多。”屈录全有些无奈地说,“要不然屈志田都78岁了还没退休,虽说他身体不错可以看病,但也是因为他要退了没人补缺。”

通过走访不同地区的村医,记者发现,老龄化是普遍现象,不少地区的村医年龄都在40岁以上,较少见到年轻医生。

“待遇不高,年轻人也看不上村医这个行当。所以现在村医青黄不接,没有传承。”屈录全说。

而在乡镇一级的卫生院,医疗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的现象也不是个例。作为凤翔县规模较大的陈村中心卫生院,担负着辖区及毗邻乡镇约5万人口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任务,但目前在核定的45个编制中,仍有10个空缺,依靠聘用的医疗人员支撑。王凤谨是卫生院的名医,在他从业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他的感觉是,基层看病杂,内外科、儿科、妇科都有所涉及,从目前来看,大多数乡医都是身兼数职,俗称“万金油”。

“现在的农村,主要是小孩和老年人,所以儿科、内科、中医以及康复等科室在基层非常需要,也是非常实用的,但不少乡镇卫生院连全科医生都缺,更别说这些专科大夫了。甚至于一些乡镇医院的某些科室,依靠的就是一个退休返聘的大夫,要是人家走了这个科室都得关门。”一位在基层医疗系统工作多年的负责人说道。

在记者的采访中,也有多位乡镇卫生院院长谈到这样的观点:“随着医改的进行,基层医疗机构的条件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仪器设备都很先进,缺的不是硬件,关键还是缺人,特别是高水平的医疗专业技术人才。”

那么,到底基层医疗人才的缺口有多大呢?卫生部门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2年,陕西省82%新拿到资格证的医生,都流向了县级以上医疗机构。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药学、中药学、医学检验、卫生检验、医学影像、康复治疗学、护理学等专业都呈现人才短缺状态。即便是基层医疗单位开出优越的条件,也难以吸引医生前来,同时还不断有青年医生向外流失。

症结:医生为何不愿“下沉基层”

“我学的临床,但现在的工作中临床实践很少,多数是在做公共卫生服务的事情,时间都被资料整理、乡医培训和其他琐事所占用。作为一名医生,看病才是我的理想”。

为什么不愿意去基层医院?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一些医学专业的毕业生。

“基层地区医疗技术水平有限,见到的病人少,疑难病症也少,感觉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有限制。”周玲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四学生,今年找工作的时候,尽管一家县级医院答应给她编制,还许诺解决住宿、购房优惠等条件,但她依旧放弃了这个选择,“个人问题也是关键,去了县里,找对象都不方便,所以家里人也不支持我去基层。”

“感觉自己学到的东西用不上,害怕自己的业务被荒废。”谈起自己的顾虑,在西安周边某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小刘对于未来忧心忡忡,当年为了编制而来到乡村的他,虽然没有明确说出后悔的话,但在内心已经对自己的选择有些动摇。“我学的临床,但现在的工作中临床实践很少,多数是在做公共卫生服务的事情,时间都被资料整理、乡医培训和其他琐事所占用。虽然知道公卫是现在基层工作的重点,也很重要,但作为一名医生,看病才是我的理想。有时候也在想,为了这个编制在这里值得吗?以后怎么办?”

除了个人发展受限这一主要因素,学历、待遇、工作强度以及接触的病人素质等都是医学生以及医生选择工作的标准,“越是学历高的医学生,下基层的可能性越低。毕竟学医时间长、成本高,如果到了硕士、博士这个阶段,期望值也会变高,肯定希望能在更好的平台发挥自己。”一位医学专业的学生辅导员解释说。

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招生就业处处长张东宁也在采访中表示,学生的就业意愿,不仅仅是待遇方面的问题,更多人要综合考虑发展空间和生活空间。“毕竟向上发展的愿望,是人之常情。”不过他也发现,通过请来一些基层就业的先进人物来校宣传、政策宣传,学生的就业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去基层就业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根据统计,2014年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有63.14%的学生选择去基层医院工作。

“我常常跟学生们说,当医生要到哪里去?不管是大医院还是小医院,只要有病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个人发展。现在县级医院病人也很多,如果去基层锻炼几年,不一定会比在市里的情况差。从长远来看,基层医院是个好的选择。”米兰平台,米兰(中国)临床医学院书记任天顺经常用自己的经历劝勉学生,改变他们对于基层就业的观念。

破题:引导基层医疗结构改革,解决人才缺乏问题

凤翔县落实全省“县级医疗机构招聘万名医学本科生计划”奖励政策,在省上原有政策一次性补助安家费3万元的基础上,再补充增加1万元。三年多来,共为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招聘医学类人才228人。

面对基层医疗机构人才方面的问题,陕西省卫计委等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探索,引导基层医疗机构尝试改革。省卫计委党组书记、主任戴征社说,我省今年将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招聘力度,着力解决基层人才缺乏问题。

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凤翔县作为陕西“一市十县”综合医改试点县,从招聘、培训、稳定人才等多个渠道进行改革,缓解基层医疗人员缺乏的问题。

自从2012年医改工作以来,凤翔以人才引进、低职高聘、退休返聘等方式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同时,积极落实全省“县级医疗机构招聘万名医学本科生计划”奖励政策,在省上原有政策一次性补助安家费3万元的基础上,再补充增加1万元。三年多来,共为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招聘医学类人才228人,起到了人员补充的先头作用。

其次,通过医疗服务县镇一体化改革的方案,畅通医疗资源纵横向流动。如凤翔县医院先后选派18名医护人员进驻陈村镇、田家庄镇两卫生院整体帮扶,为两院免费培训医护人员15人次,通过上下之间的资源信息流通,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也带动基层医疗人员能力的提升,卫生院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水平、重大疾病救治能力以及医疗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除此之外,为了稳定人才队伍,深化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也是一个重要举措。据凤翔县医院党总支副书记田恩仓介绍,他们引进西安交通大学专家团队设计薪酬改革方案,进行全新的绩效收入分配改革,通过计算当量值将个人收入与工作量密切结合,以“三量”(数量、质量、效量)和“三度”(风险度、满意度、创新度)为重要核算指标,充分调动积极性。

一方面从基层医院自身改革,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与医学院之间的沟通联系十分必要。毕竟追溯源头,基层大多数医疗人才从学校走出,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如何贴近基层实际显得尤为重要。

去年暑假期间,米兰平台,米兰(中国)组织100多名师生前往陕西医疗改革试点的市、县进行调研。“通过调研,老师们对医疗改革有了认识,对基层卫生岗位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有了进一步认识,对于学生培养也有了新的看法,”米兰平台,米兰(中国)教务处处长和新盈告诉记者,以免费医学定向生培养方案来看,以往的社区实习是4周学时,但从2015年起,这一实习将调整增加为8周学时,“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加了解基层,而且今后还将通过暑期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前往定向培养所在县,体验熟悉基层环境,提高适应能力。也希望通过县级医疗机构与学生的交流,提升学生基层就业的意愿。”